2017年10月14日 星期六

催眠不用閉上眼睛,「清醒催眠」能睜開眼進入內在潛意識


常聽到個案告訴我,每次要預約催眠都很掙扎,因為催眠師都會狂問個案問題,問個案看到什麼。但是很多個案就是看不到啊,搞到最後都是催眠師來告訴個案所看到的畫面,不禁內心自問到底花這錢要做什麼。因此,這些個案總是對催眠充滿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恐懼。



在這我想要問大家的是:「我們到了遊樂園,是要去看遊樂設施,還是體驗遊樂設施?」

同樣的道理,我們催眠的心態是想看見奇幻的畫面,還是去看見我們慣性的行為背後的潛意識,我們背後的動機是什麼?當動機不單純時,所創造出的實相結果也會相對變複雜。



埋藏在我們深處的潛意識會經由大腦的轉譯,包裝後並表現出來,稱為「表意識」,在這裡,我們可以把表意識看成是IOSAndroid 介面,但隱藏在背後的其實是背後的程式碼。一般我們溝通的方式是用介面溝通,也就是說,我們要傳送訊息只需要知道用哪個APP,點進去打字後並按傳送,就能把訊息資料傳給對方。我們無須像工程師一樣知道那背後的程式碼是怎麼運作的。




然而,我們都知道,App運用一段時間,都會變得卡卡,那是因為大量的訊息還有程式運行時所產生Bug所致,所以工程師必須時常的去找出那錯誤的程式碼進行除錯來加以升級。



我們把人比喻為一個極為先進的生化機器,機器運作久了,也會卡卡。所以我們會去做一些像是SPA、肌肉按摩、或各種有助身心靈的療程來保養自己。可是這些似乎是像是在替這機器人點點潤滑油、檢查線路有沒有出錯,並不能真的很深層的看見卡卡背後所造成的程式碼問題,往往一個禮拜或一個月內就要再回廠保養。

有些催眠方式是先幫你把這先進的生化機器進入半關機狀態,也就是說,我們像是進入半夢半醒狀態,然後進行程式碼的除錯,並放置正確的程式碼。個案的頭腦通常不清楚發生什麼事情,但是起來覺得莫名的放鬆且舒服,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或許覺得事件不會重複發生,但是時間久了又會再經歷一樣的當機,又要回到原廠重新除錯。

畫面型的催眠也是藉由半關機狀態,但是強調在這生化機器過去的畫面回播,藉由回到過去的畫面來理解現在產生現在的行為。如果現在的行為在這個世代得不到解答,工程師通常會讓你回到上個製造商生產的世代進行畫面回播,也就是「前世回溯」來解釋現在的行為。

以上兩個方式是目前最常用的方式,但當有件事情發生時,這兩個方式就會無效,那就是,強壯的頭腦不想被關機的時候。我們這生化機器配有兩個CPU的,一個是頭腦,一個是心。在理性的社會裡,頭腦往往是那主CPU,而心排於第二順位。而當頭腦運轉效能過於強大時,通常於法進入半關機狀態,所以我們的除錯工程師無法協助你進行除錯,甚至在工程師在替我們回播過去的畫面時,我們都會認為是自己的想像而無法真正進入半關機狀態。

清醒催眠的方式是不在半關機狀態下看見錯誤的程式碼,也就是看見造成我們常常當機或卡卡的行為模式背後的潛意識。通常催眠師創造讓身體、情感與理智中心互相當機的橋段來讓頭腦臣服。也就是說,催眠引導者會在催眠過程中創造一些體驗事件,同時讓身體、情緒以及大腦上不同的認知,造成這三位一體的暫時當機。


身體是最誠實的,大腦的認知不一定是情緒上的認知,情緒上的認知也不代表是身體上的認知。藉由直接體驗的方式來看見背後一直重複迴圈的程式碼,不做任何處理,只是看見並感受他。而在意識清楚的狀態下,頭腦是清楚地看見實相。

在很多個案的日常裡,往往打坐時是平靜的,睜開眼又是一團糟。那是因為閉上眼我們把主控權交給心的CPU運轉,但睜開眼又交給了頭腦,所以心腦不一的狀態下,我們這副精微的生化機器才會卡卡、當機。

清醒催眠讓我們可以在睜開眼的狀態下,同時讓頭腦與心的CPU同時運作,身體就會展現合一的狀態前進,這時,我們就不會下半身想待在家,上半身想出去玩,然後搞到最後一整天都無所事事。

宇宙沒有時間,而我們這副精密的生化機器是有年限的,我們是否看見當下一直重複的迴圈,而不是讓慣性使然,一直想逃離或是斷開這迴圈。扎扎實實地跑完這迴圈,我們生命才能產生新的劇本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